小朋友腸胃問題:常見病症及處理方法
在日常生活中,小朋友容易出現腸胃問題。長期的腸胃病有很多種,例如胃酸倒流症、腸道易激症、炎性腸病等。
胃酸倒流症
胃酸倒流症是指胃液倒流進入食道,徵狀包括反酸、胸口灼熱、胸口疼痛以及不適等。如小朋友先天性下食道括約肌功能不全,食道蠕動力下降及胃排氣延遲,會令胃內壓增加及清除食物速度變慢,導致胃酸、奶及食物反流到食道內。
病情嚴重時,會經常反芻及嘔吐,甚至引致發育遲緩、睡眠窒息和併發咽喉炎。由於胃酸倒流症是因括約肌功能失調及退化影響,超過八成的患者需要長期接受藥物治療。患者應避免睡前2小時內飲食,避免進食過快或過飽,並應減少刺激性及油膩食物。
腸道易激症
腸道易激症是腸臟功能紊亂、失調或腸道過敏所引起的症狀統稱,患病年齡通常是5、6歲起,症狀包括腹痛、腹脹、肚瀉、便秘、經常排便不清、大便過硬或呈水狀、有黏液排出等。症狀在排便後會紓緩,多數在緊張時發作,例如考試期間。雖然暫時無法解釋患病成因,但一般與生活方式有關,例如飲食習慣、壓力、睡眠失調、情緒影響等。
治療腸道易激症的藥物主要針對個別症狀,例如腹痛或肚瀉時,醫生會處方止痛藥和止瀉藥。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,避免進食刺激性或油膩食物,適當紓緩壓力及情緒,都有助減輕腸道易激症症狀。
炎性腸病
炎性腸病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兩大類,這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,即身體免疫系統自我攻擊消化道細胞。發病時期多在童年或青春期,患者的消化道會發炎及潰爛,造成腸壁紅腫、潰瘍等。
炎性腸病的病徵包括大便帶血或黏液、腹瀉、肚痛、體重下降、發燒,以及消化道以外器官發炎,如眼睛、皮膚、關節等。症狀會終身伴隨患者,一般需要定期使用藥物控制病情,嚴重者甚至需要手術治療。
父母的注意事項
父母應密切注意小朋友的腸胃問題,不同腸胃病的病徵相似,切勿自行判斷或亂服成藥,甚至尋找偏方給小朋友使用。如出現不適情況,必須及時帶小朋友求醫,找出病因對症下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