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日報: 6大病徵 辨出川畸症 2013-08-19 | 陳欣永醫生

惡菌病毒肆虐,現代父母無不提高警覺,孩子稍有頭暈身㷫,便會立即求醫,以對症下藥。較常侵襲 5 歲以下幼童的川畸症,的確不得不防。


兒科專科醫生指出,川畸症一旦延誤治療,可致心臟動脈瘤或心肌梗塞,嚴重者更可奪命,家長宜了解病徵,提高警覺。


今年 4 歲的泳兒,3 個月前突然發高燒,伴有輕微的傷風感冒病徵。最初,泳兒母親以為她是患上感冒,不過女兒的高燒持續不退,兩眼開始變紅,身上亦長出紅疹,經醫生診斷下,確定她患上川畸症,需要立即入院治療。


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表示,川畸症是一種發生在兒童身上的急性疾病,發病年齡多數於 5 歲以下,男女比例為 1.5:1,但成人亦有機會患上。簡單來理解,川畸症是一種綜合症,令患者全身各器官的血管發炎,引發炎症反應。


臨床病徵明顯
陳醫生續稱,川畸症有 6 大病徵,且臨床病徵也較為明顯。「第一,患者會持續高燒超過 5 天;第二,身體各處會出現紅疹;第三,眼結膜發炎,雙眼會變紅,但卻不像一般細菌感染的眼結膜炎般,眼睛會出現黏液或痕癢;第四,口腔黏膜發炎,較典型會出現的是士多啤梨舌,舌頭又紅又腫,又或是嘴唇發紅至乾燥裂開出血;第五,患者頸部的淋巴腫脹,直徑超過 1.5 厘米以上;最後就是手、腳掌會出現病變,例如腫大或脫皮。」


可致心臟動脈瘤
患者至少符合上述其中 5 項,便可診斷為川畸症。「泳兒求診時已經高燒超過 5 天,她亦出現了上述的 5 項症狀,透過驗血亦發現她的發炎指數升高,血小板增多,幸好她及早求醫,立即用藥治療,減低引起併發症的風險。」陳醫生表示,這 6 項病徵並不會同時出現,亦不會按次序出現,因此要仔細觀察,並進行化驗檢查來確診。


由於川畸症使體內大小器官的血管發炎,因此可以引致嚴重的併發症,最嚴重者莫過於是引發心臟病。陳醫生解釋,兒童心臟病的成因不多,但川畸症是其一。心臟血管持續發炎,可引致心肌炎、心包膜炎,甚至心臟動脈瘤等問題。倘若川畸症延誤了治療,除了可對心臟造成永久損害,困擾終生外,亦可引致急性心臟病,危害性命。臨床數字顯示,川畸症的死亡率約為 1%-2%。


藥物雙管齊下
治療川畸症,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服用阿士匹靈,前者主要用於迅速退燒及預防冠狀動脈病變;後者則有抗炎及抑制血小板凝集,從而降低血管栓塞而引致心肌梗塞的情況。陳醫生表示︰「研究顯示,沒有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川畸症的,約有 20% 會出現冠狀動脈瘤。但若於病發 10 天內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療,則引致動脈瘤的機會可降至 5%。因此,及早判斷和盡快用藥治療,是預防併發症和後遺症的關鍵。」


成因不明無得防
泳兒用藥後情況便改善,燒也開始退了,幸好沒有影響心臟,現在她已完全康復。不過,究竟她為何會突然患上川畸症,卻始終是個謎。陳醫生表示,醫學上對川畸症仍沒有確定的病因,有部分人推斷跟感染有關,因為此症於冬天及初春病發較多;亦有人說跟基因相連,事關川畸症較常出現於日本、亞洲人身上,歐洲等地則較為罕見;也有研究認為川畸症是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,但這些都只是推斷,至今仍未有明確的答案。換言之,可以說是無法預防,惟有對此症加深認識,及早作出適切的治療。


川畸症之由來

日本小兒科醫生川畸富教授於 1961 年發現首宗病例,患者除了發高燒,皮膚、結膜、口腔、頸部淋巴均出現病變。後來,出現類似的病例陸續增多,大部分患者均小於 5 歲。由於此症可引發嚴重心血管病變,危害性命,所以備受關注。由於是川畸富醫生首先發現,所以後來此症被稱為「川畸症」。

資料來源:  香港經濟日報
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,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,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,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。

Scroll to Top

想關注疫情及小朋友健康的最新資訊?
立即訂閱定期郵件

*必需填寫
建立注射疫苗時間表
即時預約
whatsapp預約
網上預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