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創富: 認識發燒 (2) 2018-6-21 | 陳欣永醫生

沖凍水涼?退熱貼?敷冰袋?

沖凍水涼、用退熱貼或敷冰袋皆沒有實效,但在某程度上有助紓緩發燒症狀所帶來的不適。孩子發燒時,難免會感到身體發熱難耐,因此家長往往使用退熱貼、敷冰袋等方法,希望藉此減輕孩子的不適,但類似方法對高燒背後的疾病並無治癒效果。家長們亦須留意「沖凍水涼」會令皮下血管收縮,導致散熱效果減低,故此孩子發燒時以正常水溫洗澡,便可達到散熱效果。

留意患者精神狀態更要緊

兒科退燒藥大致可分為塞肛與口服兩種,家長可因應不同情況為子女選擇合適的藥物。塞肛藥屬油性質地,好處是容易吸收,見效較快,而藥效亦較長;如果孩子年紀特別小或有嘔吐症狀不易餵藥時,可選擇塞劑。在兒童熟睡時,使用塞腔形式的退燒藥可避免吵醒他們,惟家長須注意塞肛手法是否正確,確保藥物成功塞進肛門。口服藥則較為方便,沒有特別的服用技巧,但吸收速度較慢,見效需時較久。

陳欣永醫生表示,與發燒溫度相比,觀察兒童的整體狀態更為重要。當孩子出現高燒症狀時,父母往往十分擔憂緊張,總會有「為何服藥後仍不退燒?」的疑慮,甚至會懷疑是否藥物效力不彰。事實上,視乎不同疾病所引起的發燒症狀,其發燒的持續時間亦不一,有些更會屢退屢發,並非所有病症在服藥後就能迅速退燒。

發燒溫度與病情嚴重程度亦非絕對呈正比關係,換言之,溫度愈高不等於病情愈重,以兩名孩子為例,假如一號孩子的發燒溫度較高,但他的精神狀況良好,能吃能喝,會叫會跳;而二號孩子發燒溫度雖較低,但精神卻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的,醫生會更擔心後者的病情。所以對比高燒症狀,父母們更應關注孩子的整體狀態。

另外,家長們應多留意孩子服藥後的發燒趨勢,假如孩子用藥後發燒症狀雖時退時發,但每次的發燒溫度卻持續下降,這就表明藥力逐漸生效,只是暫時未能令孩子的體溘降至正常水平,並非代表退燒藥沒有效用。同時,持續下降的發燒趨勢,亦顯示孩子的病情正在好轉,家長們不需過於焦慮「為何孩子仍然發燒?」

資料來源: 健康創富
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,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,
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,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。

Scroll to Top

想關注疫情及小朋友健康的最新資訊?
立即訂閱定期郵件

*必需填寫
建立注射疫苗時間表
即時預約
whatsapp預約
網上預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