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am730】理大研究 剖腹產嬰腸道益生菌較少 易患食物過敏或濕疹| 兒科專科醫生徐梓筠

媽媽選擇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會因應個人情況而定,但分娩方式或影響嬰兒的免疫力。理工大學一項研究發現,剖腹產嬰兒腸道內的益生菌種水平偏低,其中一種可助嬰兒建立良好免疫力的益生菌「雙歧桿菌」僅得1%,比順產嬰兒少逾三成,或影響嬰兒建立整體免疫力。兒科醫生表示,嬰兒最好仍是從母乳獲取免疫力,否則可選擇含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配方奶粉中補充。

理大研究團隊早前受食品飲料公司達能紐迪希亞委託,研究針對不同分娩方式對嬰兒腸道微生物發展及營養所帶來的影響。研究人員從去年5月起,收集70名初生嬰兒出生後兩周內的糞便樣本,透過基因定量技術(qPCR)檢測菌種數量。

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博士邱家琪指,本港有38%嬰兒是剖腹出生,比起其他東南亞國家的33.7%高。她指,研究發現本地剖腹產的嬰兒首2周的腸道內的雙歧桿菌水平僅約1%,遠低於順產嬰的約35%,也低過亞洲剖腹產嬰兒的約10%。她解釋,短雙歧桿菌是母體的產道中最常見的菌種,故順產嬰兒體內的益生菌比例會較高。

邱家琪亦引述外國研究指,剖腹產嬰兒的腸道微生態,一般需到3至5歲才能追上順產嬰兒;而缺乏雙歧桿菌等腸道益生菌,有機會影響嬰兒建立好的免疫力。

嬰兒腸道微生態失衡更易過敏

兒科專科醫生徐梓筠表示,嬰兒腸道微生態失衡易成長過程中易構成過敏問題,例如出現食物過敏或濕疹等。她引述另一項研究指結果指,剖腹產嬰兒如只飲用普通奶粉,體內雙歧桿菌的總數平均值遠低於順產及餵哺母乳的嬰兒,且要12周後才有望追上同齡嬰孩水平,但如飲用具備益生菌和益生元組合的奶粉,在3至5日內即可達餵母乳甚至更高的水平,其患上皮膚問題和濕疹的機會,亦分別較飲普通奶粉的剖腹產嬰兒低53%和72%。

徐梓筠指,雖然初生嬰兒可透過及早餵母乳來補充腸道益生菌,惟母親可能因手術的後遺症如麻醉藥、身體狀況欠佳等,未能餵哺母乳,她建議可諮詢醫生,為嬰兒選擇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配方奶粉,但仍須留意劑量和益生菌種類。

Media Link: https://www.am730.com.hk/%E6%9C%AC%E5%9C%B0/%E7%90%86%E5%A4%A7%E7%A0%94%E7%A9%B6-%E5%89%96%E8%85%B9%E7%94%A2%E5%AC%B0%E8%85%B8%E9%81%93%E7%9B%8A%E7%94%9F%E8%8F%8C%E8%BC%83%E5%B0%91-%E6%98%93%E6%82%A3%E9%A3%9F%E7%89%A9%E9%81%8E%E6%95%8F%E6%88%96%E6%BF%95%E7%96%B9/313794

Scroll to Top

想關注疫情及小朋友健康的最新資訊?
立即訂閱定期郵件

*必需填寫
建立注射疫苗時間表
即時預約
whatsapp預約
網上預約